上述报道中受
访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昨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明确表示:该报道夸大宣传,氢化油绝不是毒药,其危害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
本报记者胡笑红
关于引用事例
所举事例为“伪事实”
记者昨天查看了上述报道的视频资料,该报道一开场引用了一位美国男士以自身作为试验品的故事,引出了氢化油这一名词。报道称,2005年,该男子为了了解快餐对身体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强迫自己在30天内三餐只吃麦当劳的薯条、巨无霸等快餐。一个月后,该男子体重增加了24.5磅,肝也增肥了,胆固醇增加了65点。至此,报道话锋一转,称“专家告诉我们,对人体造成如此伤害的食品还不止洋快餐,各类西式蛋糕、饼干、咖啡、巧克力、冰激凌都有这种风险,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含有同一种物质,叫做氢化油”。
“这个例子是一个极端的做法,所设置的前提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是个"伪事实",根本不符合正常人的生活习惯。”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昨天表示。朱念琳进一步指出,三餐吃巨无霸双层牛肉饼是造成报道中的美国男子动物脂肪摄入过量、胆固醇增加的重要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仅上述案例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就是报道中列举的另一个例子——某消费者几乎每天至少要吃一顿洋快餐,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饮食习惯来看都让人怀疑。
关于概念区分
氢化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上述报道引用了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研究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赵霖的话,称氢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从1910年植物奶油问世后,人们用它抹面包、炸薯条、炸鸡块、做蛋糕,后来有研究人员发现氢化油可以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
对于这种说法,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方面昨天表示,植物奶油属于氢化油中的一种,将二者等同于一个概念是错误的。采用部分氢化工艺的植物油脂会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不过 氢化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不同氢化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会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差异很大。该协会今年上半年委托国家相关检测机构对部分企业产品抽检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尚未有相关国家标准出台,但氢化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仅为百分之零点几,远低于丹麦等国家制定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得超过总脂肪含量的1%”这一标准。
上述报道还称,有的科学家把氢化油的危害与上世纪曾被大量使用的杀虫剂滴滴涕相比,把氢化油称为又一个滴滴涕。 对此,陈君石昨天表示:“无论是反式脂肪酸还是氢化油,它们都不是毒药。市面上有太多比反式脂肪酸更不好的东西,也没有引起恐慌,像木炭烤羊肉串、香烟等,都是对人体有害的,但国家也没有禁止香烟,而其危害比氢化油大多了”。“凉水喝多了还要死人,食品安全强调的就是量的问题”,陈君石说,氢化油比较普遍地存在于食物中,消费者能够吃进去的量是有限的。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2082204757@qq.com